成都三生教育
怎样读书——胡适
来源:成都三生教育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年05月31日    浏览次数:

怎样读书



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,所感到的有三个问题:

一,要读什么书;

二,读书的功用;

三,读书的方法。



图片

关于要读什么书的一个问题,在《京报》上已经登了许多学者所选定的《青年必读书》,不过这于青年恐怕未必有多大的好处,因为都是选着依照个人的主观的见解选定的,还不如读青年自己所爱的书好。

图片

读书的功用,从前的人无非是为做官,或者以为读了书,“颜如玉”“黄金屋”一类的东西就会来;现在可不然了,知道读书是求智识、为做人。


图片


读书的方法,据我个人的经验,有两个条件:(一)精(二)博




从前有“读书三到”的读书法,实在是很好的;不过觉到三到有点不够,应该有四到,是:

眼到、口到、心到、手到。



1
眼到


是个个字都要认得“中国”字的一点一捺,外国的abcd,一点也不可含糊,一点也不可放过。那句话初看似很容易,然而我国人犯这个错误的毛病的,偏是很多,记得有人翻译英文,误Port为Pork,于是葡萄酒一变而为猪肉了。这何尝不是眼不到的缘故。谁也知道,书是集字而成的,这是字不能认清,就无所谓读书,也不必求学。


2
口到


前人所谓口到。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。现在虽没有人提倡背书,但我们如果遇到诗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,总要背下来,它至少能使我们在作文的时候,得到一种好的影响,但不可模仿。


中国书固然要如此,外国书也要那样去做。进一步说:念书能使我们懂得他文法的结构,和其他的关系。我们有时在小说和剧本上遇到好的句子,尚且要把他记下来,那关于思想学问上的,更是要紧了。


3
心到 


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。做到这一点,要有外的帮助,有三个条件:


(一)参考书,如字典,辞典,类书等。平常说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我们读书,第一要工具完备。


(二)做文法上的分析。


(三)有时须比较,参考, 融汇,贯通,往往几个平常的字,有许多解法,尚是轻忽过去,就容易出错误来。


例如英文中的一个Turn字,作v.t.有十五解,v.i.有十三解,n.有二十六解。共有五十四解。


又如 Strike,v.t.有三十一解,v.i. 有十六解,n.有十八解。共有六十五解。


又如Go,v.i.有二十二解,u.t.有三解,n.有九解。共有三十四解。


又如中文的“言”字,“于”字, “维”字,都是有意义很多的,只靠自己的能力有时固然看不懂,字典里也查不出来,到了这时候非参考比较和融会贯通不可了。


还有前人关于心到很重要的几句话,把他来说一说:


宋人张载说:“读书先要会疑,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。”又说:“可疑而不疑不曾学,学则须疑。”“学贵心悟,守旧无功。”


4
手到 


何谓手到?手到有几个意思:


(一)标点分段,(二)查参考书,(三)做札记。


笔记分为四种:


(甲)抄录备忘。


(乙)提要。


(丙)记录心得。记录心得,也很重要;张横渠曾说:“心中苟有所开,原便札记,记否则还失之矣。”


(丁)参考读书而融会贯通之,作有系统之文章。手到的功用,可以帮助心到。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意思,无论是听来的,或者是看来的,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。


倘若费一番功夫,把他杂除的杂除,整理的整理,综合起来作为笔记,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,就永久留在脑中,于是这意思,就属于自己的了。




就是什么书都要读。中国人所谓“开卷有益”,原也是这个意思。我们为什么要博呢?有两个答案:

(一)博是为参考,(二)博是为做人。


博是为参考

有几个人为什么要戴眼镜呢?(学时髦而戴眼镜的,不在此问题内。)干脆答一句:是因看不清楚,戴了眼镜以后,就可以看清楚了。现在戴了眼镜,看是清楚的, 可是不戴眼镜的时候看去还是糊涂的。


王安石先生《答曾子固书里》说:“……读经而已,则不足以知经,顾自百家诸子之书,至《难经》《素问》《本草》诸小说,无所不读;农夫女工,无所不问;然后于经能知其大体而无怀疑。盖后世学者与先生之时异矣,不如是,不足以盖圣人故也。……致其知而后读,以有所去取,故异学不能乱也。惟其不能乱,故能有所去取者,所以明吾道而已……”


他“读经而已,则不足以知经”,我们要推开去说:读一书而已,则不足以知其书。比如我们要读《诗经》,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《歌谣》周刊,便觉《诗经》容易懂。倘若研究一点文字学,校勘学,伦理学,心理学,数学,光学以后去看《墨子》,就能全明白了。


大家知道的:达尔文研究生物演进的状态的时候,费了三十多年光阴,积了许多材料,但是总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来,偶然读那马尔萨的《人口论》。便大悟起来,了解了那生物演化的原则。


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,无论什么书都读,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,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。书既是读得多,则参考资料多,看一本书就有许多暗示从书外来。用一句话包括起来,就是王安石所谓的“致其知而后读”。

博是为做人

像旗杆似的弧另另地只有一技之艺的人固然不好,就是说起来什么也能说的人,然而一点也不精,仿佛是一张纸,看去虽大,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也不好。我们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,像金字塔那样。又大,又高,又尖。所以我说:

为学当如埃及塔,

要能博大要能高。

本文摘自《怎样读书》三联书店



本文来源:本文转自三联书店、网络等。以上图文,重在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
 

 上一篇:终身受用的人生观——洪兰

 下一篇:《傅雷家书》摘录

友情链接

成都三生教育微信公众号

地址: 四川·成都

电话:

邮箱:ssjy3699@163.com

邮编:610000

版权所有 © 成都三生教育 蜀ICP备2022016439号-1